发布时间:2016-06-30 12:00:00 人次浏览
“宝万之争”已显收官之象。宝能的罢免绝杀、王石的回应致歉,使得这场持续近一年的股权争夺战多少显得残酷而悲情。如今的万科业绩尽管依然风华正茂,但以往一直稳定管理层的变更,使得这家公司的前路却变成一场未知之途。
即使排除历史因素的干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大浪淘沙之后,那些经历风霜依然彰显活力和生命力的公司和卓越的企业家,依然是时代的稀缺品。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万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万科之所以引发宝能这样的险资抢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木秀于林。当我们跳出“宝万之争”的藩篱来看,无论是从购买万科住房的业主、与万科接触过的投资者,还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审视,万科毫无疑问是一家十分优秀的企业。
而我们之所以关注万科的走向,除了王石和万科本身自带的明星光环,不能否认还有一重心理因素,那就是王石和郁亮的管理团队去留,意味着万科作为深具传统意义上企业家精神的公司,能否继续延续他们的气场与传统。
以本来是中国企业中的精英典范的上市公司为例,他们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后,有许多公司干脆把这个“壳”作为自己的特权资本来运作,还有一些公司更是视法律法规于无物,搞内幕交易、暗箱操作。
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万科的可贵更加凸显。正如王石数年前的一篇博客所说,万科从成立之初就有句口号,叫不行贿。当时也有人在说:不行贿怎么做房地产生意?结果事实证明我们不行贿不仅做成了房地产生意,还做成了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个中辛酸,不足为道。
但“宝万之争”之所以行至如今,恰恰也与王石这位曾经深具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判断失衡有关系。李克强总理尚且多番强调要对民间投资民间资本一视同仁,王石作为市场和企业界的急先锋,却打出反对民资的旗号,尽管后来他作出澄清和回应,但这已经使得他陷入歧视民资的巨大漩涡之中。
当然,我们也能够发现,王石真正所抵触的,其实并非是民间资本的力量侵蚀,更多是对金融民间资本野蛮的焦虑。王石目前所面临的败局,不妨可以说,是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输给了“资本为王”。
这种败局在当前其实也并不少见。民间投资之所以下滑,民营实业之所以日益边缘化,与整体趋向资本利滚利式的“赚快钱”而不是做实事有直接的关系。
资本天生逐利而行,而资本主导的决策机制也会容易使得企业的生存发展往往只注重眼前的收益而缺乏长远的规划;尤其是金融资本的发展日益脱离实业,这也是使得在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实体经济增长开始缺乏后劲的原因。
没有长远规划和百年经营决心的单纯的“赚钱”,只会是一锤子买卖,总有穷途末路的一天,这也正是市场忧虑会发生在万科身上的事情。也正因为此,需要反思的,不只是王石个人,更需要反思资本的定位。
当追逐眼前收益的风险资本试图以高杠杆这样的危险游戏游猎市场优质企业,对于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同时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公司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在熊彼特看来,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利润源于把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重新组合所获得的回报,而且这种创造只有企业家能够实现。但这种企业家,并不是“滚雪球”式的追逐回报,而是真正经营实业生产财富的工匠精神。
在万科之前,早有险资举牌上市公司风潮。万科不过是这一轮金融资本挺进的高峰。险资攻下了万科,占据了中国市场经济中最优秀的公司之一的这座桥头堡。可是未来,这样的游猎逐利型的资本汹涌吞并,是否真的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
早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已经指出,“我们所向往的自由市场经济,正是那些企业家借由追求他或者他的公司的个人利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美好,这也是真正企业家的美好。万科的精神,是让建筑赞美生命,不得不说,这样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一个有情怀有野心的管理团队,离不开一个有远见有恒心的大股东支持。
总理在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前,参观了天津的企业,也提到了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于经济于民生的重要性。
宝万之争即将落幕,王石去留也似乎可以预期。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最是令人扼腕,但在资本为王的已然现实面前,对于国民经济长远进程来说,重振企业家精神显得更加急迫。